安踏陈科:数字化不止“基建”,更要造“样板间”
2025-07-24
走进安踏的门店,你可能不会立刻察觉科技的痕迹,但一次次线上下单门店自提的秒级响应,一件件通过数据算法精准匹配的新品推送,以及导购员手机里随调随用的各地库存......这些悄悄运行的细节,正是安踏集团以数字化重构零售的印证——将“科技感”融入到了日常运营当中。
“纯基建类的IT活动是信息化,数字化的核心是产生业务价值。”
这是安踏集团COO陈科刚分管安踏集团数字化团队时,首先和团队明确的。因为很多企业常常把信息化和数字化概念混淆,认为纯粹的系统实施也是数字化。
作为这个团队的管理者,陈科用修建房子来解释这一点:信息化体系的建设犹如打地基,但仅有地基是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,必须有样板间、预售、交付甚至带软装的,这样才能让终端消费者买单。
今天的安踏集团,体量庞大,且能兼顾质量与规模增长。其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约708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3.6%;截至2024年底,安踏集团旗下品牌门店总数超过一万家。
陈科很清楚,真正的增长并非单纯来自门店数量扩张,而是在于深挖“店效”,在于不同品牌与消费者的匹配,更在于用数字化让每个业务单元都得到进化,并通过应用AI技术进一步放大数字化的价值。
所以,安踏的数字化战略,没有炫技式的口号,而是紧扣“人、货、场”这一零售本质。陈科表示,未来品牌的边界将被打破,每个人都将是触点,门店的四面墙也将从有限变成无限。
为了打通这堵无形的“墙”,安踏集团一方面大刀阔斧推进DTC转型。同时,他们为一线导购武装上数字化工具,如“安诊无忧”等智能工具。这些数字化解决方案不仅能分析门店数据,更能提供精准的运营指南,从而显著提升“人”这个最关键触点的效能,甚至达到倍增的效果。
为此,本期「思享数智化」,笔者来到了福建厦门,通过与安踏集团首席运营官陈科的深度对话,探寻数字化战略到底该怎么制定和落地,以及对于创新和AI技术的投入思路。